网站地图
佛山老牌门窗企业威亚森突发倒闭:行业寒冬下的生存警示
发布者:admin浏览次数:
佛山威亚森门窗突发倒闭:行业寒冬下的生存警示
 
 
 
(备注以下信息来自互联网,若与事实不符请联系我们删除) 2025年6月28日,佛山门窗行业迎来黑色星期六。拥有20余年历史、曾获评“中国门窗十大品牌”的威亚森门窗,其位于禅城区的10万平方米生产基地突然关停,老板失联,留下数千万债务。数百名供应商、经销商及工人连夜围堵工厂,现场一度混乱,警方介入维持秩序。这起事件不仅是企业个体的崩塌,更折射出佛山门窗产业面临的系统性危机。
 
 
一、事件全貌:辉煌与崩塌的戏剧性转折
 
威亚森门窗成立于2003年,鼎盛时期拥有两大智能化生产基地、100多台进口设备,年产能超30万平方米,产品覆盖高端定制市场。其2022年企业宣传片仍在强调“智能化生产线”“欧洲标准”等优势,甚至在倒闭前一周还发布了重庆1000平方米工程交付的喜报。然而,6月28日凌晨,工厂突然清空设备和原材料,员工被告知“停工结算”。经销商反映,此前还在推广“299元/平方米”促销活动,部分人刚缴纳百万级货款即遭“断供”。
 
 
二、多重困境: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
 
资金链断裂:公开信息显示,威亚森近年负债率持续攀升,依赖供应商账期和经销商预付款维持运营。倒闭前,工厂通过低价促销回笼资金,但销量增长未能覆盖成本,最终资金链断裂。
 
行业恶性竞争:2025年佛山门窗企业数量较三年前减少34%,产能过剩导致价格战白热化。威亚森曾尝试通过“零利润”策略抢占市场,但毛利率从2022年的28%骤降至2025年的不足5%。
 
管理失序:内部员工透露,工厂一线工人不足百人,管理层却超40人,机构臃肿加剧了运营负担。此外,盲目扩张导致多地分公司亏损,进一步拖垮财务。
 
 
三、连锁反应:产业链震荡与信任危机
 
- 供应商受损:铝材、玻璃等上游企业被拖欠货款超千万元,部分中小供应商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。
 
- 经销商维权:全国400余家经销商面临订单烂尾、质保承诺失效等问题,部分人发起众筹试图挽救企业,但进展渺茫。
 
- 行业信心受挫:事件引发“大厂不可靠”的舆论风波,消费者对品牌质保承诺产生质疑,经销商选择合作方时更趋保守。
 
 
四、行业警示:破局之路在何方?
 
告别低价竞争:头部企业如皇派、新豪轩已转向“价值竞争”,通过研发智能门窗、提升服务溢价率,毛利率稳定在25%以上。
 
优化供应链管理:部分工厂引入区块链技术实现账款透明化,将供应商账期从180天缩短至60天,降低违约风险。
 
拥抱数字化转型:某派门窗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,将生产周期从15天压缩至7天,库存周转率提升40%,有效缓解现金流压力。
 
 
结语:寒冬中的行业觉醒
 
威亚森的倒下并非终点,而是佛山门窗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。数据显示,2025年凤池门窗展参展商数量同比减少35%,但专注技术创新的企业仍能逆势增长。当行业从“跑马圈地”转向“精耕细作”,那些坚守品质、拥抱变革的企业,终将在洗牌中迎来新生。正如佛山市门窗行业协会秘书长所言:“危机倒逼我们重新定义‘佛山制造’,这一次,我们要让世界看到智造的力量。”

/

钱到家门窗:既要性价比又要安全还要漂亮

网站地图